编辑:网络 来源:桂平大藤峡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185
桂平:诗意即人间烟火
本文原载《三月三》汉文版2023年第2期
获“大美桂平”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 作者 卢悦宁
大藤峡的湍流、西山的佛性和禅意、金田村的历史风云……隐隐勾勒出八桂大地浔郁平原上这片丰饶地带的轮廓。我吹过来自大藤峡深处的寒风,那凛冽,分明裹挟着穿越时光而来的深刻真理。住在桂平的那些时日,我总感觉西山无处不在,仿佛推开任何一扇窗,都能看到它灰蓝的山体。那种远比莫兰迪蓝或克莱因蓝更有质感的颜色,召唤着我再次靠近它,去品尝乳泉井的水、洗石庵的斋菜和棋盘石的西山茶,去龙鳞松的树荫下歇息,去龙华古寺顶礼膜拜。踏足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旧址,脚下的黄土和小道旁的古树,默默记着 100 多年前发生的改变了这个古老国家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地理位置使这里的种种更接近邻近的粤文化,却又保留着自己的些微特质,比如桂平白话。大学的时候用乡音给家人打电话,同学在一旁听了,央求我一定要教她讲这样的话,“以后毕业了想去广东找工作,提前学粤语”。读研时在外省,我只是随意唱了一首带桂平口音的粤语歌,就“圈粉”了几个同学:“你唱得跟港星一样有味道呢。”桂平白话是我的母语,那么多年来,讲惯了母语的我,待之只是淡然。尽管它很动听,上扬的腔调、琅琅的韵律中有一点来自市井的慵懒、傲娇的味道,让我感到很亲切。我知道,即使操着相近的语言,桂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是太大,我辈仍需努力。
桂平动车站
好在近些年,桂平高铁站建起来了,方便桂平人更多地走出去看世界,更好地建设家园、回馈乡梓,让桂平进一步融入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也方便更多人来到桂平这个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之地旅游观光、投资创业。作为广西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大藤峡水电枢纽工程已建成并投产。它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的水利枢纽,必将在促进桂平、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桂平航道运输
从小就眷恋和深爱桂平,却还是为它的稍显落后和名不见经传而略感遗憾。长大后看的书、经历的事稍多了一些,才知道这样的遗憾其实并无必要。君不见,广西籍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黄日葵就是桂平人,浔郁平原的宽广和厚实孕育了他英勇无畏、爱国爱乡的崇高品格。他投身于火热的时代,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革命火种,虽英年早逝,却光照后来人。君不见,中国核潜艇导弹发射装置总设计师、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魏乃文出生于桂平,并在桂平接受小学和初中的基础教育。从桂平出发,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以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的道路。君不见,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女士也是桂平人,她既协助李宗仁的事业,又自立自强,曾身着戎装南征北战,热心慈善和福利事业……
先贤可敬,乡亲亦可亲。走在如今生活的城市街头,或是旅游到其他地方,听到有人用桂平乡音说话时,总感到亲切,想上前去和乡亲攀谈一番。无意间回首注目,他们都长着相似的平和淡定的脸。曼德尔施塔姆这样回忆他的列宁格勒:“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而我想说,我回到我的桂平,看到乡亲们一如既往地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静脉里流淌着熟悉的、相似的液体。我在此处安度了美好温馨的童年,这样的福气足以治愈后来莫测的一生。每每回去,每每走在桂平的城镇和乡野,扑面而来的都是清新的气息,都是鲜活生动的面孔。我观察过那些年轻的或曾经年轻的桂平女子,她们小小的脸盘上透出伶俐,一言一语间则透出恰到好处的泼辣。我忍不住设想,若是一直在这里成长、生活,想必现在的我也会生成那样一副可爱的面孔吧。只是我去了更大更远的地方,学会了一些对自己并无用处的圆融,也学会了束手束脚,少了那份小地方的天性外放。
紫荆十八河
正如你我所看见的,精巧的高层楼房和众多错落的自建民房在这座小城中遥相呼应,共有一片星空。是的,桂平没有名楼旧宇,有的只是作为表象的些微陈旧、些微落拓,亦不像一些地方那样大兴土木营造仿古建筑,却自有分明的历史、当下和未来,自有昳丽的景致和朴实、坦荡的内在气质。
桂平老城区
从长居地乘高铁一路回桂平,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已足够短。再短,就不足以铺排我时而舒朗、时而绵密的乡愁了。再次从家乡出发,返回现居地,我所要经历的种种无不是人间烟火。而我要做的,就是在这人间烟火里发出行吟般的碎碎念。这碎碎念中,有我的往事与回想,以及早被提笔写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