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桂平“非遗”项目,罗播肉酒、播葱苗饼制作技艺上榜

 编辑:网络  来源:桂平大藤峡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4-08-18   浏览次数:174

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黔、郁、浔三江交汇处,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人口205万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曾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武术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民间文化艺术(桂平杖头木偶戏)之乡”、广西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广西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创作,推动我市文旅融合不断向前发展,打造具有桂平特色的“诗和远方”,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和滨江山水文化旅游名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广西新篇章作出了积极文化贡献。

就传统文化挖掘,助力文旅发展方面,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贵港市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制定了《桂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努力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使我市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为努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壮美新桂平贡献了积极的文化力量。就配套设施方面,我局已建议相关规划部门在开展村庄规划时要融入旅游元素,预留一些旅游发展用地,同时积极动员有条件有意愿的民宿经营者按照等级民宿评定要求建设和经营民宿。

据统计,目前全市挖掘普查到的“非遗”项目48个,在加强资源线索资料采集、整理、收编和本级保护传承的同时,积极向上一级文旅部门申报立项。其中,桂平杖头木偶戏、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桂平西山佛教音乐、桂平罗秀米粉制作技艺、桂平石龙壮族春牛舞、桂平西山茶制作技艺、桂平西山洗石庵素菜制作技艺、桂平乳泉井酒酿造技艺、桂平社坡腐竹制作技艺、桂平南拳等10个,获得自治区级“非遗” 代表性项目名录;韦芳、李国权、黄桂森、梁雁玲、黄金鸿5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为贵港三区两县市最多。桂平油麻有理采茶戏、桂平紫荆瑶族经书、桂平瑶族凉茶制作技艺等,获得贵港市“非遗” 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我市本级的项目有:桂平粤曲、桂平紫荆瑶族盘王节、桂平疍家“叹嫁”(水上婚礼)、桂平社坡与社步的“抢花炮”、桂平罗播肉酒制作技艺、桂平米饼制作技艺、桂平罗播葱苗饼制作技艺、桂平金田酸糟辣椒腌制技艺、桂平蒙圩糍粑制作技艺、桂平紫荆瑶族织绣技艺、桂平紫荆酸笋干加工技艺、桂平罗秀肉桂油制作技艺、桂平江口竹编技艺、桂平大南门猪脚粉制作技艺、桂平米酒酿制技艺、桂平腊味制作技艺、桂平米粽制作技艺、桂平石龙壮族扎染(壮锦)技艺,以及桂平西山“浴佛文化节”、桂平蒙圩“花灯节”、桂平石咀“鱼花节”、桂平南木宾山寺庙会和弩滩甘王庙会等一批。
建有桂平杖头木偶戏展示所、广西八音(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展示所、桂平西山佛教音乐展示所、桂平罗秀米粉制作技艺展示所、紫荆民族文化展示馆等,为市民传承(传习)和游客参观;其中,桂平杖头木偶戏展示所,双休日还进行常态化木偶戏表演。“非遗”利用方面,桂平的“非遗”技艺产品:罗秀米粉、社坡腐竹、西山茶、乳泉井酒、桂平米饼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售量日益增大,不少产品畅销区内外,有的还出口国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有力的文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