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网络 来源:桂平大藤峡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81
杖 | 头 | 木 | 偶 | 戏
捋须、拂袖、踱步
每个动作都栩栩如生
眨眼、嗔视、微笑
每个表情都神韵盎然
三尺戏台掌中戏,十指交织悲与欢
木偶是没有生命的
它既是道具,又是角色
但在演员的巧妙操纵下便可以“活”起来
假偶述真情,今朝传古事
杖头木偶戏是时代的产物
在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
一个简略的戏台,两位表演者
就可以操纵着各种角色的木偶
演绎世间百态,讲述传奇故事
传
统
戏
剧
”
杖头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起源清朝同治年间,由北流木偶艺人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将其传入桂平市,并发展六代。木偶艺人,有李派和温派之分,曾覆盖全市各乡镇,演出场地多设于各乡镇文化站。
桂平杖头木偶戏(民间称为“下弄上”、“傀儡子”、“爆肚戏”)是桂平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社会生活中,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人文崇尚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当地浓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戏剧艺术。2007年,桂平杖头木偶戏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由于它所具有的农耕性、地方性、艺术性和大众性的特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广西东南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桂平杖头木偶戏演出剧目大多是人们喜爱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飞传》等。
“
非
遗
文
化
传
承
保
护
”
杖头木偶神态妙
咿呀唱和逗人乐
即使缺少声光交织的幻彩舞台
桂平的杖头木偶戏
依然以拙朴、纯粹的表演形式
演绎着生动的故事
简单的戏棚,简单的打击乐
却从这份“简单”之中
感受到桂平深厚、朴实的人文文化
杖头木偶戏——桂平戏剧的“活化石”
在木偶的“举手投足”中
感觉时代的一呼一吸
体验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